《红楼梦》女娲补天的思想内涵与地陷东南的时代指向(连载二)
作者:至真斋主
我再把上次讲座内容简要地回顾一下。上次讲座梳理了“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的演变过程,即早期的女娲补天故事,和颛顼、共工大战并无交集,在先秦、西汉古籍记载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是一个神话,颛顼与共工大战,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生灵涂炭,是另外一个神话。共工是氏族名,又称共工氏。共工在后来被奉为水神。颛顼与共工的大战发生在黄帝之子少昊统治末期,那时国力衰落,共工氏族崛起,少昊已经无力约束崛起的共工,共工因此向少昊的统治权发起挑战。少昊指定的继承人颛顼率领重、黎两部落打败了共工部落。到了东汉时期,王充把女娲补天与颛顼、共工争夺统治权的故事拼接到一起。唐朝的司马贞《三皇本纪》则改为: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涂炭,于是炼五色石补天,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使生灵得以安居。祝融是官职名,掌管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官职大司马、兵部尚书。祝融在后来被奉为火神。
(共工怒撞不周山)
关于“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的思想内涵,南宋的罗泌在《路史·发挥》中认为女娲补天指平共工之乱,认识到了“天柱折、地维绝”与原始部落战争之间的联系。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的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一、古代氏族部落之间为争夺统治权、生存权和物质利益而爆发战争,导致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所谓“补天”,乃是平息灾难、拯救氏族灭亡的寓言。二、女娲炼石补天,还隐含着让本氏族生育繁衍,壮大本氏族人口的涵义,避免因战争、瘟疫、自然灾害等造成人种灭绝。
我又梳理了古代文人对“神州陆沉”、“女娲补天”的指代。“神州陆沉”一词由东晋的桓温首创,指国土被敌人侵占。桓温被《红楼梦》作者列为奸臣是因为他后来有篡位之心。在宋朝的文人中,“神州陆沉”都是指大片的国土沦丧,尤其是指中原地区被敌人占领。“女娲补天”是指要恢复被敌人侵占的江山。“神州陆沉”与“天崩地陷”、“天崩地解”、“天崩地坼”是一个意思。
我下面接着讲明遗民对“女娲补天”、“天崩地解”的指代。
黄宗羲(1610-1695),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明夷待访录》完成于清康熙二年(1663)。《红楼梦》作者也吸收了黄宗羲的民主思想,比如李纨、探春共同理家,薛宝钗监督,比王熙凤一人独揽大权有其先进性、进步性。在第十三回回末作者说:“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把齐家与治国等同起来,这是儒家的思想,即“齐家治国”。《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意思是:“若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先把自己的家治理好,如果连自己的家都不能治理好,却能教育别人把家治理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君子虽没有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却以自己的品德影响到这一方的人民。”《红楼梦》以家喻国,已经具有民主治国的理念。明朝的覆亡给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冲击,黄宗羲用“天崩地解”形容1644甲申之变。他痛定思痛,反思明朝覆亡的原因。他在《留别海昌同学序》中说:“奈何今之言心学者,则无事乎读书穷理。言理学者,其所读之书,不过经生之章句;其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薄文苑为词章;惜儒林於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其规为措注,与纤儿细士不见短长。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犹且说同道异,自附於所谓道学者,岂非逃之者愈巧乎。”他辛辣地讽刺了那些痴迷王阳明心学的儒生们,只顾埋头读书治学,不关心国家大事,即便是天塌地陷、国家崩溃了似乎也跟他们无关,而且他们还喜欢讥笑那些关心国家兴亡的人。
(民族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1601-1645),明末抗清名将、 民族英雄。崇祯元年(1628)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年)三月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三月十九日在煤山自缢。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四月,清军围攻江北重镇扬州。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却因为镇将们个个拥兵自重、意图观望,四月二十五日扬州沦陷,史可法殉难。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史可法死后被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史可法忠于明朝,连后来的清朝皇帝乾隆帝都钦佩他,追谥他为“忠正”。史可法用“地坼天崩”来指代甲申之变。坼:开裂;崩:倒塌。其本意是指地裂开,天崩塌,用来形容国家重大变故。他在弘光甲申年九月十五日《复多尔衮书》中说:“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法待罪面枢,救援莫及,师次淮上,凶问遂来,地坼天崩,山枯海泣。”大意是:“我们的先皇帝敬畏天神,遵守祖先法制,勤于政事,热爱百姓,真是尧舜一样的圣君。只因臣下昏庸而误了国事,以致发生了三月十九日的惨变。可法位居南都要职,不及带兵北上救援,军队刚抵淮河边上,已收到先皇帝殉国的凶讯。可法得此消息,真如天塌地裂,无限震惊,无限悲痛。”
夏完淳(1631-1647),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1645乙酉年四月,扬州沦陷后,五月十五日,清军进入南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剃发降清。五月二十二日朱由崧被俘。顺治三年(1646)五月,朱由崧及诸王等十七人被斩首于菜市口。夏完淳在《大哀赋·序》中说:“越以乙酉之年,壬午之月,玉鼎再亏,金陵不复;公私倾覆,天地崩离。”扬州、南京相继沦陷让夏完淳十分悲痛,他用“天地崩离”喻指弘光政权的覆亡。
冯梦龙(1574-1646),明末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他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在清兵南下时,冯梦龙除了对反清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还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冯梦龙在《甲申纪事》中写道:“甲申之变,天崩地裂,悲愤莫喻,不忍纪,亦不忍不纪。”
顾景星(1621-1687) ,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己未(1679年)荐举博学鸿词,他称病不就。因亲眼目睹改朝换代、国破家亡的血腥现实,在他的诗文中多流露出对明朝的故国之思,黍离之痛。他在诗词《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中有词句:“永嘉恨,难磨灭;天宝事,何人说?向玄都观里,偷弹泪血”,“问姮娥,何事不长圆?山河缺!”
邝露(1604-1650),崇祯十五年(1642年)供职于史馆。甲申之变,清兵趁机入主中原,南明政权相继更迭。邝露怀抱复国大计,只身远赴南京上书献策。谁知抵达九江时,闻南京失守,悲愤南归。永历元年(1647年),邝露应召入朝,被南明永历帝任为“中书舍人”。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邝露奉使还广州,遇清兵围城。他把妻儿送回家乡,只身还城,与守城将士死守达十个月之久。是年十一月,广州城陷。他在住所海雪堂,端坐厅上,将自己生平收藏怀素真迹和宝剑等文物,尽数环列身边。抚摩着心爱的古琴,边奏边歌,将生死置之度外,绝食,最后抱琴而亡。后人有《抱琴歌》挽之:“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1645乙酉年六月,南明弘光政权覆亡时,邝露在《后归兴诗》中写道:“南北神州竟陆沉,六龙潜幸楚江阴。”他用“神州陆沉”来喻指明和南明失陷,国土被清人占领。
陈子龙(1608-1647),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明亡后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1647年)五月十三日,投水殉国。陈子龙在抗清活动中写下一首题为《九日登一览楼》的七律:“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含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崖。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学得屠龙空缩手,剑锋腾踏绕霜花。”在陈子龙看来,失去了江山就是天塌地陷,他期望像女娲补天那样恢复被清人侵占的明朝江山。
明遗民把“神州陆沉”、“天崩地解”、“地坼天崩”、“天地崩离”、“天崩地裂”、“山河缺”都指代江山沦陷、国土被侵。《红楼梦》是被遗弃在青埂峰的石头幻化成通灵玉下世造历的故事,其石头所记之事的正文是:“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甲戌本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当日地陷东南。”这里的“地陷东南”与“神州陆沉”、“天崩地解”等是一个意思,只是“地陷东南”更明确地指出了在国家的东南方发生了江山沦陷、国土被侵的事情,这就已经交代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且与书中交代的贾雨村、甄士隐、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生于“末世”的时代背景相契合,这个“末世”就是明朝末世。
(阴阳家邹衍)
《红楼梦》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作为楔子文的开篇,其实同样隐含着时代背景发生在明末清初的隐喻。根据唐朝司马贞《三皇本纪》整合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红楼梦》作者把“水神”共工指代清廷,“火神”祝融指代明朝。因为从秦朝开始每一个朝代都要立“德运”,是为“奉天承运”,以表明本朝取代前朝的合法性。“德运”最初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学者、阴阳家邹衍,根据阴阳五行思想首先提出来的。他把阴阳五行思想运用到了国家理念和朝代更迭原因的历史观上,这就是著名的“五德终始说”。“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五德配五色与五行配五色相同:木是东方,属青色;火是南方,属赤色;土是中央,属黄色;金是西方,属白色;水是北方,属黑色。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终始”指“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邹衍用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替作解释。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又说:“代火者必将水”。“胜”是“克”的意思。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按照始于土、终于水、徙于土的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在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两者交争,“胜者用事”,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而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历史周期律预先决定的,“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他认为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
邹衍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规劝那些骄奢淫逸、“不尚德”的统治者们,希望他们能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治国安民,能“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之施”及于黎庶。但是“五德终始说”的创立客观上却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自称“奉天承运”。所谓“承运”,就是继承某一“德”运。每一个开国皇帝都要给自己的新朝赋予一种克胜前朝的新德,从而证明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合法政权。而每一德都有专属颜色,因此改朝换代同时也意味着国家颜色的改变,这种颜色同样也被新朝所崇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颜色革命。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又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政令:以十月为正月,崇尚黑色,改黄河名为“德水”,以六为数度等。秦始皇不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也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汉高祖刘邦代秦建汉,按说应该立土德,但是刘邦自称黑帝,就稀里糊涂的沿用了秦朝的水德。水德寓意:“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无仁恩和义”。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秦朝暴政。大臣们都知道刘邦立错了德但不敢声张。张苍出面解释说: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直到汉武帝时,在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才把正朔改为土德。
(经学家刘向)
西汉末年,大儒刘向、刘歆父子俩根据《易经》中的“帝出乎震”,认为这个“帝”不是指黄帝而是指伏羲。由此根据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排出的朝代轮替就是错误的。他们又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找到关于“五行相生”的说法,认为王朝之间的更替不是相克的关系,而是相生的关系。还著述《世经》一书,重新设计世系表。从伏羲是木德开始推算,炎帝承接伏羲,木生火,炎帝是火德。火生土,黄帝是土德......唐尧是火德,虞舜是土德,夏禹是金德,成汤是水德,周是木德。秦忽略不计,汉就是火德。刘氏父子提出的五德相生朝代更迭学说在当时并未被采纳。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采用他们的新学说,认为汉朝属于火德。刘氏父子五德相生立朝的学说也迎合了后来统治者的思想需要,五德相生具有朝代禅让之意,而五德相克有暴力建新朝之意。后来刘秀光复汉室后正式承认了刘氏父子的新学说,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刘秀还把都城洛阳的“洛”去掉三点水改为“雒阳”。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
曹丕篡汉后按照五德相生的新学说立土德,还把年号定为“黄初”。蜀国刘备号称汉室正统仍用火德。孙权则打着要为汉室报仇的旗号,继续按照邹衍的五德相克理论,立木德,取木克土克制曹魏之意。晋取代魏,司马炎采纳大儒孙盛建议按照刘氏父子五德相生新学说,立金德尚白。五胡乱华灭了西晋,北方的十六个政权兴替不断,它们都效仿汉制立朝代之德。在南朝,刘裕的宋代替晋,金生水,立水德。萧道成的齐代替宋,水生木,立木德。本是南齐皇室宗亲的萧衍建立梁朝,继承了齐的木德。陈霸先的陈代替梁,木生火,立火德。
杨坚的隋代替北周。北周是木德,木生火,隋朝顺理成章的就是火德。巧合的是南陈也是火德,一山不容二虎,俩火碰到一起就要火拼,隋军南下捉住了藏在井底的陈后主。隋灭掉了陈。隋末天下大乱。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后逼隋恭帝“禅让”。火生土,李唐顺了土德,其色尚黄。五代时期,后梁灭唐,土生金,尚白。后唐号称继承唐王朝,故依然为土德,尚黄。后晋为金德,尚白。后汉为水德,尚黑。后周为木德,尚青。
辽的开国之君是耶律阿保机。他虽是契丹族却一直热心汉化,大臣多是汉人。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入主开封。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后改为辽国。他当然也要效仿汉制立德,但问题是辽和中原王朝向来无瓜葛,更找不出契丹祖先与华夏祖先之间有什么联系。于是干脆根据契丹族生于辽水,立水德。这样辽国的水德就不是根据中原王朝五德相克或相生循环而出。后来女真族崛起灭掉辽国。金世宗完颜雍很相信五德之说,他在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举行腊祭,定金国为金德。两年后到长白山祭祖封山时,册文有:“阙惟长白,载我金德”。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受禅于后周,后周属木德,木生火,故宋为火德,尚赤。靖康之役金国虏得徽、钦二帝,北宋就此灭亡,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南宋。赵构沿袭北宋仍用火德,连他的年号建炎都是火德中兴的意思。蒙元灭金。忽必烈采纳汉臣刘秉忠的建议,把国号定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在八卦中乾卦属金。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时的诏书里有“握乾符而起朔土”。
朱元璋参加的红巾军是追认宋的火德,火为红色,火克金,红色就成了反元武装最鲜明的旗帜。明朝建立也就崇火德,尚红色。洪武三年,“诏考历代服色所尚。礼部奏言:‘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宋亦尚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上从之”。洪武七年,太祖在致北元君主的信中声称“今我朝炎运方兴”,也是以火德自居。洪武间,殷奎替甘肃总兵代拟的贺圣节表说:“以火德王天下,交龙开受命之符。”明朝的火上接同是汉族统治的宋朝火德,克蒙元的金。而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又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因此“明”这个国号有“三重火”之意。朱元璋对五行学说很痴迷。他将自己的后代事先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好名字。朱棣这个辈份的都属木德,最后一个字带木。木生火,下一辈名字带火。以此类推。
如果按照刘向、刘歆父子五德相生说,火生土,取代明朝的新朝应该立土德。可是李自成却重新捡起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他建立的大顺政权自称以水德王。这很明显有水克大明火之意。据赵士锦《甲申纪事》说:“贼云以水德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赵士锦是大顺军攻占北京后留用的旧明官员,他的记载是可信的。
(满洲八旗军)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时候虽然屡次与大明交战却未占什么便宜,他本人还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击伤,几个月后死亡。1626年皇太极即汗位。1636年五月,皇太极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金为清?在《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官书中均未作任何记载。但是很明显清属水有克制大明的火之意。而且满洲族名也带水旁。据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记载,村民们曾经在十堡村火神庙前挖出一具铁牛,上面的字被侵蚀的很难辨认,只能看到前面写着“水德”,末行有“大清”、“乾”、“四十四年”字样。
1644年,这一年是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西大顺元年,是为四元交汇。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乱世。水德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大明皇帝崇祯自缢。随后明将吴三桂联合大清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清建都北京,入主中原。虽然史料上鲜有对清朝信奉五德说的记载,但是护卫北京的八旗就是按五行相克确定驻守方位的。例如东方属木,金克木,而金色尚白,于是正白旗和镶白旗都驻守东直门和朝阳门。
在《红楼梦》里也是以水指代清。秦可卿葬礼有一条批语提示我们:“清,属水,子也。”《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联诗又用“女娲补天”的神话隐写明末争夺皇权的战争。薛宝钗起句:“鳌愁坤轴陷。”表面意思是:海龟为大雪压垮了地轴而愁苦。天塌地陷,女娲又要“断鳌足,以立四极”而补天了,所以海龟发愁。史湘云接句:“龙斗阵云销。”表面意思是:天上的玉龙结束战斗,烟消云散了。“龙斗”取意于《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史湘云接句隐喻各路抗清力量的失败,清廷一统天下。通灵玉讽刺诗:“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同样隐含着时代背景是明末,各方势力为争夺江山统治权相互厮杀,导致“白骨如山忘姓氏”的惨景。
关于女娲炼石补天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什么陕西骊山、河北涉县、山东日照等等。《红楼梦》中女娲是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把多余的那块补天石遗弃在了青埂峰。作者这么设计也是别有深意,这再一次把时代背景指向明末。民间红楼梦研究者朱光东在他的《红楼梦汉民族精神研究》一书中,对这个隐写的时代背景有令人信服的观点。《山海经·大荒北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山即今长白山。因此“大荒”应该是隐指满洲贵族的发祥地长白山地区。清初吴兆骞在《长白山》一诗中写道:“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山海经》记载的大荒山东西南北都有,何以见得《石头记》中的“大荒山”就是专指东北的长白山呢?作者用“无稽崖”给予了明确定位。“无稽”是“勿吉”的谐音,古代“勿吉”、“肃慎”都是满族人的称谓。“青埂峰”谐音“清根峰”,暗喻清人的发祥地。这样的谐音是很合理的,因为与作品书写的故事立意相合,这也是《石头记》作者大量采用谐音法的原则。女娲在满族发祥地东北这个地方炼石补天,隐喻明朝这个地方的天塌下来了。女娲把剩下的那块补天石丢弃在青埂峰,隐喻这片的天未能补上。青埂峰的“埂”指山埂,隐喻崛起的势力,努尔哈赤从明朝的领土割据,建立了后金政权,并且开始攻打明政权。
补天石“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批语说:“总应十二钗。”“照应副十二钗。”那么,补天石的尺寸为什么要跟裙钗们联系起来?这是在点醒我们,所谓的女娲炼石补天只是假托,大石头是不能补天的,能补天的是人!十二钗、副十二钗,合十二地支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属相的人都囊括了。且“十二”数在古汉语有“很多”的意思。《红楼梦》作者意在呼唤普天下的人都来补天,以挽救民族危亡之势。
女娲炼石的数量为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为什么合周天之数?“周天”有小周天和大周天。小周天指地球自转一周,即一天。大周天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即三百六十五天。《礼记·月令》(唐)孔颖达(疏):“星既左转,日则右行,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至旧星之处。即以一日之行而为一度计,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之一周之数也。”女娲补天如果一天用一块补天石,一年要用三百六十五块。一百年大约要用三万六千五百块。这一百年救世时间,我们既可以理解成实有之数一百年,也可以理解成很多年。其寓意是不间断地补天,直到恢复华夏江山。
被遗弃的补天石“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甲戌本《红楼梦旨义》说:“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被女娲丢弃在青埂峰下的这块补天石也是作者的化身。作者不但因不堪入选补天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也在为明朝江山的失陷而悲号。其实,那时候很多明遗民在悲号明朝的灭亡。
抗清英雄夏完淳在被捕后写下《别云间》一诗,诗中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联络抗清志士,冀求恢复中华。他的诗句饱含着壮志未申的不尽情意:“师仇兮未复,与国耻兮孳孳。早佯狂兮不仕,矢漆身兮报之。”“文章总为先朝作,涕泪私从旧内挥。”“万古遗民此恨长,中华无地作边墙。”“血泪长江泻,愁心日月悬。千秋兰麝土,万里虎狼天。”
陈恭尹在诗中说:“一二孤臣山岭间,泣尽苍穹还继血。只期不负方寸心,宁知姓氏千秋列?”
王隼在诗中说:“聆阴风兮木叶下,望故国兮霜露零。曲不成兮心已碎,书不尽兮泪先零。”“致书当路少,入梦故人多。暗泪已如此,明灯无奈何。”
因携带朱由崧答阮大铖的书信以及自撰《再变纪》手稿而被捕的函可,被流放到辽阳千山。他在《生日》诗中说:“未了黄沙债,偿他止一身。便从今日死,已是旧朝人。乞食真惭粟,看书若有神。无端思故事,数点泪沾巾。”
江浩,“京师陷,浩闻之,则大惊,为位于庭,背面稽首而哭,昼夜不绝声者数日,两目尽肿,人皆以为狂。后祝发为僧,更名智宏。“酒酣辄奔往黄山绝顶,呼天问之。因举声长号,响振林谷,山中禽兽闻之,回翔踯躅,悲不能止,浩居山中四年,晨夕游息,哀至辄歌,歌已辄哭。”
《红楼梦》开篇楔子文用“女娲补天”神话缘起,绝不是闲文赘语,更不是噱头,而是本书的最高主旨之一,即隐含着拯救民族危亡之意。《石头记》所记之事正文一开始就是“当日地陷东南”,再一次用指代性语言表明这部书的时代背景和国家遭难的情景。《红楼梦》“以家喻国”,明写贾家,隐写国家。我们注意到作者大写丧礼场面,却不写婚礼场面;写胡老爷、贾雨村生公子,却不写贾家人生育,王熙凤怀孕却小产,尤二姐怀孕被堕胎。作者又虚构了“四月二十六”芒种节,实为隐写“扬州十日”,叹息“亡种”之忧。明清易代之际几千万生灵涂炭,很多地方成了无人区,这是民族的大悲剧。《红楼梦》作者希冀尽快恢复民族元气,建立一个“太虚幻境”的理想世界。青埂峰的补天石是作者自譬,补天石的尺寸暗含所有人补天之意,补天不只是要推翻实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的清朝,恢复华夏江山和汉民族文化礼仪衣冠等,也含有人口繁衍深意。《红楼梦》开篇已经定下了本书的时代背景和主旨立意。
我今后的讲座将详解通灵玉的隐喻和《石头记》的最高主旨。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十二生肖在神话中的角色狗——吕洞宾鸡——女娲娘娘猴
十二生肖在神话中的角色狗——吕洞宾鸡——女娲娘娘猴—
十二生肖与神话人物的奇妙联结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熟悉的十二生肖,在古代神话里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份?今天就带你揭开这些神秘面纱,看看它们背后的故事。
第一、狗——吕洞宾。作为八仙之一,吕洞宾不仅有着超凡脱俗的道术,还以忠诚著称,这与狗的品质不谋而合。想象一下,如果狗能说话,是不是也会像吕洞宾一样,既有智慧又充满正义?
第二、鸡——女娲娘娘。鸡鸣三唱,唤起黎明,这与创世女神女娲的形象不期而遇。女娲补天,鸡则唤醒世界,两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世界。
第三、猴——齐天大圣孙悟空。这大概是十二生肖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搭配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变化万千,正如猴子活泼好动、聪明伶俐的性格。
第四、羊——哪吒太子。哪吒三太子,出生即非凡,他的勇敢和正直,与温顺中带着坚韧的羊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却又意外地契合。
第五、马——二郎神杨戬。马奔腾不息,勇往直前,正如二郎神手中的三尖两刃刀,所向披靡,展现了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
第六、蛇——王母娘娘。蛇象征着智慧和重生,而王母娘娘则是天庭中至高无上的女性代表,她掌管不死药,赋予万物生命。
第七、龙——太上老君。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智慧,太上老君作为道教始祖,其地位与龙的形象相得益彰。
第八、兔——观世音菩萨。兔子温顺善良,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两者都传递着温柔与关怀的力量。
第九、虎——孙悟空。虽然孙悟空已经与猴子配对,但考虑到他在取经路上的勇猛无敌,将他比作百兽之王的老虎也十分贴切。
第十、牛——如来佛祖。牛代表着勤劳与力量,而如来佛祖则以其无边的法力和深邃的智慧,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路。
第十一、鼠——玉皇大帝。老鼠虽小,却机灵无比,玉皇大帝作为天界的主宰,其智慧与谋略,恰似那小巧却充满智慧的老鼠。
每个生肖背后,都有着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它们不仅仅是时间的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次当你提到自己的生肖时,不妨也讲讲它背后的神话故事吧!
#十二生肖神话# #中国文化# #生肖故事# #传统魅力# #神话传说#
相关问答
女娲补天 剩下来的石头是先变成了孙悟空还是先变成了通灵宝玉呢?女娲补天多出来的那块石头究竟是孙悟空还是贾宝玉?众所周知,《西游记》和《红楼梦》都是四大名著之一,二者一个属于神魔小说,一个属于世情小说,似乎八竿子...女...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_作业帮[回答]嫦娥奔月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点石成金南柯一梦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后羿射日
神话故事中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或神兽有哪些?谢邀!菩提老祖啊,感觉他除了培养了孙悟空意外都没什么作为啊,也没听说有别的比较厉害的人是他的弟子什么的,这不是很奇怪么?东皇太一提着个东皇钟基本就无...
民间和睦的故事有什么?六尺巷的故事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女娲和伏羲为什么会结合?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伏羲和女娲都位居“三皇”之列,传说中他们也是人类的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开造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
薛蟠求宝玉要了一二年的药方,又找王熙凤要珍珠,这样大费周章是为谁配药?这个话题,本来不想说的,因为觉得无稽。但是看了太多自以为是的分析,又觉得不说几句,实在忍不住。有人说宝玉这料贵药是为林黛玉配的,但是力有不逮,终于让...答:...
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推荐哪些绘本?推荐熊亮的绘本啊,特别好。有一个“绘本中国”系列。无论画风还是故事都是很中国的。灶王爷的故事,作者没有讲灶王爷的来历什么的,讲的是灶王爷在家里地位,...
这 是什么 玉石?有收藏价值吗?这算是缅甸玉,但算不上是翡翠❕应该是翡翠市场上的四大替代品之一❕水沫子,水钙铝榴石(人称“不倒翁”),昆究,还有莫子石❕这4种玉石便是市场上冒充翡翠的...
我想了解山西的历史,怎么了解?详细一点的! 如果答的好,我另...山西是2113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5261,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4102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1653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
民间借贷律师什么品牌服务质量好有经验的都来说说?民间传说故事·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金江圣母三姊妹·土皇公公管四季·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中华吉...